一家三口出门逛街,妈妈、儿子和奶奶。刚走没多久,小男孩嚷嚷说“想上厕所”。 返回家路途有些远,到附近最近的公共厕所也不是很近,但是妈妈觉得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行为很重要,“憋一憋吧,我们走快一点!” 孩子不干了,“我不要,我要马上!呜呜……”还开始了哭腔。 这时奶奶拉过孙子,说:“不哭不哭,就在这里尿,坏妈妈!还想憋死人了?” 听到奶奶的话,妈妈几乎要气炸了! 最近有好几位父母留言说家长批评孩子时,老人在一旁抬杠或当“好好和事佬”的“冏境”。据非官方调查,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大约40%,即平均10户家庭,4户存在老人跟年轻父母育儿“唱反调”的情形。 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?常见有三种原因。 一是觉得年轻父母的教育不对; 二是盲目宠爱孩子,不忍心孩子被批评; 三是纯属起哄抬杠,背后是不满、怨恨或轻视的心理。 ▲老人爱当面“抬杠”年轻父母,对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?
1、孩子会质疑爸妈的权威 “权威”的力量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“罗森塔尔效应”,大家应该听过,正因为孩子们信任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权威,才相信“自己是优秀孩子”的说法,继而获得了优秀的结果。父母对孩子而言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当一个孩子信任自己的父母,觉得父母说的话是对的,便会全心全意接受爸妈的教育,尽量按照爸妈的要求做;当年轻父母经常遭到老人的反对,一旁目睹的孩子容易质疑自己父母的教育权威。当一个孩子不信任自己的父母,便听不进父母的说教,甚至会模仿自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跟自己父母唱反调。
曾经有妈妈跟我说,某天批评女儿吃完奶油蛋糕直接往身上擦手的坏习惯,她要求女儿下次要去洗手而不是涂身上。这时姥姥在一旁说:“你小时候比妞妞更脏,你拉粑粑每次都不让擦,直接粘裙子上……”她的女儿“哈哈”大笑,说“妈妈是脏小孩,自己也可以教妈妈做事……”之类的话。她感觉自己的妈妈形象被老母亲毁掉了。 2、孩子会跟宠爱自己的老人比较亲近 顺应孩子的意思,还说“妈妈/爸爸坏”的老人,从孩子的角度来说,是跟孩子站在了“同一阵线”,继而会对老人产生亲近感,对批评自己的父母产生抗拒感,这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发展。当然,这是不好的结果。因为年幼孩子判断力不足、做事冲动、情绪先行、更喜欢他人顺着他的意思来……如果任由孩子肆意妄为,不仅会给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,父母也错过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,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。
▲当你家老人也喜欢在孩子面前质疑你们,作为父母,你该怎么办? 1、家长不在孩子面前贬损某个大人,更不能背后说坏话 每个成年人在家庭中都有在孩子面前建立“权威”形象的心理需求,因为失去了“权威”,往往意味着被孩子轻视,所以为了家庭和谐,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贬损某个大人,也正如老人不要“揶揄”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那样。 因为教育其实没有绝对的正确还是错误,而只有适不适合或大概率的适合,在老人年轻时经常用的教育方法可能已经不适合现代;在年轻父母看来非常好的育儿法也可能存在不足。所以,相互尊重是基本的原则,有反对的看法,最好避开孩子,不要在孩子面前贬损家里另一个成年人,更不要趁对方不在,偷偷在背地里说对方的坏话。 有一位朋友,她说小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妈妈有很深的误解。她4,5岁的时候,奶奶带她出外走亲戚,亲戚家刚好有位哺乳妈妈。奶奶跟她说:“你妈妈对你不好。你出生后,你妈妈为了身材不愿意哺乳,所以你现在才这么瘦,你看人家小宝宝都比你胖!”回到家后,她看到妈妈,真的觉得妈妈的身材比其他妈妈好看,但越看越感觉心里不舒服。她不仅不愿跟妈妈打招呼,连妈妈要抱抱她也不让。两年后,她的妈妈乳腺癌复发离开了,她才理解了妈妈当初为什么没哺乳…… 2、尽量建立统一的家庭养育理念 除了幼儿说在前面提及的,不一致的养育观念,除了会把孩子推向宠爱孩子的老人,还会给孩子带来困惑或焦虑。年幼孩子常常缺乏逻辑判断和分析力,他们还没有能力分辨说法的对错。如果家里经常存在相互矛盾的意见,不仅孩子难以接收,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犹豫和止步。一般来说,尽量建立统一的家庭养育理念,这一点,年轻父母需要与老人达成共识,有问题可以提前私底里沟通好,再统一口径跟孩子说。
倘若年轻父母没能与老人达成共识,那么父母要掌握孩子的教育权。除了老人常常有思维固化、不太容易接收新知识的心理特征外,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;年轻父母接触的信息比较多,容易综合考虑和筛选出相对正确的育儿方法。在这一点上,孩子的爸爸跟爷爷奶奶沟通,妈妈跟外公外婆沟通会比较方便。 所以,育儿最忌存在往反方向拉的“猪队友”,别给教育“拉后腿”哦!
生活中,总是不免会听到一些“别人家的孩子···”的话语,并且,许多家长很顺口的用来教育自家的孩子,使其要向某某学习,而忽略了自家孩子的其它方面。 查看详细>>
01一个妈妈讲起与儿子的互动:又心酸、又自责。7岁的儿子桐桐有一天很认真地对妈妈说:「妈妈,你和爸爸当年为什么要选择生下我呢?如果没有我,你只照顾爸爸就好了,现在还得每天早起送我上学,给我做饭,还要更努力挣钱,给我交学费。 查看详细>>
在社交媒体的语境里,吃货是一个较为正面的标签,给人随和、有趣的感觉。但就像有人喜欢称自己是强迫症,而伪强迫症并不知道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有多么痛苦,一般意义上自称“吃货”的人,也不能体验那些暴饮暴食者的绝望和痛楚。 查看详细>>
前两天,我去医院做针灸,完了随意地找了家餐厅吃午饭。座位不远处,一群妈妈正带着孩子,欢声笑语地在聚餐。 查看详细>>
前天早上,小区里的一位奶奶跟儿媳妇大吵了一架,见人就抱怨:孙女每天早上挑衣服,最近特别爱打扮,自己的儿媳妇不仅不制止,竟然还给孩子买了化妆品。 查看详细>>
1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,这是成长的基础孩子的自理能力,包括吃饭、刷牙、洗澡、穿衣、折衣服、整理床铺、收拾玩具……等跟孩子成长最相关的生活技能。 查看详细>>
公车上,一位小男孩扶着扶手在荡脚玩耍,旁边一年轻男子说:“弟弟,你没有上课吗?坐我这里来会安静一些。 查看详细>>
01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:“我们很有钱吗?”爸爸回答他:“我有钱,你没有。 查看详细>>
我女儿琰琰原本特别喜欢跳舞,每一次听说要去跳舞了,都特别兴奋。认识的朋友都夸她:“琰琰,你真有天赋,跳得真好看。 查看详细>>
她小时候嘴馋,爱吃西瓜。6岁那年的夏天,她和母亲走在街上,见到西瓜摊被切开两半的红彤彤的西瓜就要流口水。 查看详细>>